2015年6月12-13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2015年工作会议及第十一届全国翻译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在天津召开。此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主办,天津外国语大学承办,协作组成员、翻译本科院校负责人1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教育部将于今年发布的《翻译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翻译专业国标”)进行了解读,着重探讨了翻译本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在协作组工作会议上,协作组组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教授对“翻译专业国标”的制定背景、基本原则、必要性、作用、功能及使用六大方面进行解读,并展望了翻译本科专业未来发展之路。他指出,“翻译专业国标”以坚持目标性、公平性、清晰性、灵活性、系统性为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翻译本科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呈现,今后将成为新专业申请标准、翻译本科建设标准和评估的重要依据。他提出,翻译本科专业要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为驱动,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以实践为抓手,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以发展为统领,提高翻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以国标为依据,规范和提高院校办学水平。
仲伟合教授阐述翻译国标的意义,展望专业发展前景
随后,协作组成员针对“翻译专业国标”和翻译本科专业建设各抒己见,在充分的讨论中,达成一系列共识:翻译本科人才培养应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模式,在本科阶段不适合开办本地化等专门类专业方向;此专业毕业论文应该用外语撰写,但可采用多元化论文形式;鉴于部分办学院校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国标》作为专业准入的最低标准,在颁布后也应不断推进落实。此外,会议还通过了“协作组2014年工作总结”和“协作组2015年工作要点”。
2015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会议合影
在第十一届全国翻译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开幕式上,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修刚教授代表天外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
修刚教授代表天外致开幕词
协作组副组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立非教授代表协作组致开幕词。他简要介绍了“翻译专业国标”的制定背景,建议翻译办学院校(尤其是新办院校)明确专业定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打牢学生语言基本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提出应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他希望待“国标”发布后,各院校以其为依据,完善培养方案。
王立非教授代表协作组致开幕词
协作组副组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柴明熲教授以“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思考”为题做主旨发言。他以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切入、从操作和学术两个层面解读了翻译专业包含的主要内容。他将本科翻译专业划分为自然语言学习、工作语言学习、翻译基础能力训练和相关基础能力构建训练四大模块。
柴明熲教授阐释翻译专业
协作组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平洪教授在其主旨发言中对《国标》进行了解读,从翻译本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与评价、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等角度进行详尽阐述。他强调,较强的外语能力和翻译能力是翻译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重点;各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职教师要有较强的口笔译实践能力;兼职教师要来自翻译行业。
平洪教授全面解读翻译国标
此次联席会议延续了“院校办学经验介绍”这一环节。会议邀请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吴文安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张蕾教授和西北师范大学曹进教授介绍了三校在翻译本科专业的办学特色。三所院校在翻译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鲜明特色,其有益经验为兄弟院校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吴文安教授、张蕾教授、曹进教授介绍办学经验
今年的会议新增“分组论坛”,在穆雷教授、刘军平教授、刘全福教授、吴文安教授、汪洪章教授、黄志军教授的主持下,共有15位老师在3个论坛上宣读论文,与会代表充分参与了集体讨论,交流主题涵盖翻译本科专业语言类课程教学研究、翻译技能类课程教学研究、知识类课程教学研究、专业建设及评估等多方面内容。
分组论坛及大会汇报
闭幕式上,协作组成员、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杨俊峰教授对此次大会进行了全面总结。他呼吁,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翻译人才,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要肩负起国家责任。针对目前翻译本科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以下建议:(一)翻译专业培养方案不能照搬英语专业;(二)人才培养要体现地方特色、院校特色;(三)应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本科阶段应采取“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模式,同时要加强学生人文素养、交流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
杨俊峰教授做闭幕致辞
下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工作会议及第十二届全国翻译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将在武汉大学举行。会上,协作组成员刘军平教授代表武汉大学向与会代表发出诚挚邀请。
刘军平教授代表武汉大学邀请与会代表参加下届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翻译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合影
【关闭】
| |||||||||||